

- 宝利特获“福州市创新发展优胜企业”荣誉称号
- 10月份中国制造业PMI重回景气区间 三大指数同步回升释放积极信号
- 2024年1—8月皮革行业运行情况
- 前三季度福建省外贸进出口规模近1.5万亿元
- 福建省纤维检验中心持续精准赋能纺织鞋服产业高质量发展
- 皮革行业增加“含绿量” 提升“含金量”
- 福州市侨联副主席一行赴福清基层调研访侨企
- 皮革行业发展态势向好
- 2020年宝利特碳足迹自核算及温室气体排放自核算报告报告
- 2020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 企业专利
- 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环境信息公示
- 防患未然,知防消防,共建和谐 ——记福建宝利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消防演练
- 山西省侨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维卿一行莅临宝利特调研指导
- 宝利特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3•21”爆炸事故重要指示精神 和全省安全生产紧急会议精神及市委贯彻落实情况
- 2018年宝利特碳足迹自核算及温室气体排放自核算报告报告
- 2017年1~6月皮革行业利润总额完成情况分析
- 上半年福建省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16.4%
- 福建品牌海丝行活动今年开局良好
- 服装制作工等4类纺织服装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取消


新闻关注
皮革:环保成本逼嘉兴皮革企业突围 |
发布者:cyoukitei 发布时间:2013-5-9 8:40:43 阅读:1828次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
【福建宝利特讯】上海某商场国际品牌专柜,一件黑色皮衣静静地挂在展示柜里,标价3.8万元人民币。 王长志(化名)一眼就认出了这件皮衣的原料,“我们厂生产的”。 他对记者说:“不是我吹牛,现在国内销售的国际大牌皮衣,至少30%产品的原料都出自我的工厂。” 王长志的工厂位于离上海不到80公里的嘉兴——我国最主要的皮革加工基地。 王长志工厂里出产的大部分绵羊皮原料,提供给一些欧美大牌服饰在中国的生产基地。不过近几年,虽然来自欧美客商的订单不缺,可越来越高的环保成本、人工成本,压缩着利润空间,让他备受困扰。 售价几万元的皮衣,原料加工仅赚20元 走进王长志的工厂,一股动物皮毛的腐臭味便扑面而来,“做生皮加工,这是最恼人的。”一边的仓库里,堆满了从澳大利亚进口的生羊皮,臭味基本来源于此。 “所谓生皮,就是从动物身上取下的皮毛,为防止腐烂,涂满湿盐,但是皮下的脂肪以及表皮的毛都还未经处理。”嘉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处处长沈其林介绍。 生皮的加工工序很复杂,到半成品皮还需要十几道工序,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化学品,也是皮革加工的主要污染源。 “因为气味难闻,年轻工人相对就难招。”对王长志来说,这样的生产环境早已习惯,可对于年轻工人来说,却不同了。 不光如此,虽然订单一直来不及接,但越来越小的利润空间也紧逼着王长志。 “工厂一共有400多名工人,工资每年在涨,更重要的是生皮加工的环保成本越来越高。” “你知道吗?商场里卖好几万一件的名牌皮衣,我供面料给代工厂,只赚20元。” 王长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他的企业提供给服装加工基地的高级别羊皮价格是32元/英尺,一张羊皮大约有7英尺,而一件成品皮衣最多只用去4.5张羊皮。 “这样算下来210元一张羊皮,一件几万元的皮衣原料价格不会超过1000元,由于各方面成本增加,我每张皮的纯利只有4元到5元,一件皮衣最多就赚20元。” “说句心里话,看到商场里卖4万多的包,我心里落差很大,因为从那只包身上我只赚了几元钱,而贴上了国外的品牌,就价值几万。” 生皮变蓝湿皮,高污染环节拦在国门外 为了让工厂效益有所提升,嘉兴的皮革加工企业近年来普遍开始向进口蓝湿牛皮转型。位于桐乡高桥镇的浙江祥隆皮革有限公司近两年来开始进口蓝湿皮(生皮加工后的半成品皮),变化也随之显现。 “尽管蓝湿皮的成本更高,但是相对于越来越高的排污成本和人工成本来说,去掉了生皮加工环节后确实提高了效益。”祥隆皮革董事长陈祥江告诉记者。 陈祥江说,目前按照工厂的规模,排放指标是每天1056吨,如按原来的生产模式,远远不能达标。 “用蓝湿皮后,至少减少了10万吨用水,每天减少1000吨废水排放。”陈祥江说,按照目前10元/吨的水处理成本,这笔费用也不可小觑。 陈祥江说,生皮加工环节工作环境恶劣,每位工人还需要给予每天80元的额外补贴。“原先做生皮加工的前道生产线工人,现在安排到后道工序,这样也使得每年的产量增加了。” 陈祥江透露,祥隆皮革去年销售额7亿元,今年有望超过10亿元。 据了解,嘉兴市是我国重要的皮革制造销售基地之一,作为传统的皮革加工业,生皮加工已经存在很多年。 沈其林介绍说,嘉兴地区进口皮张占了全省的半壁江山,如此大量的进口皮张加工过程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一直是嘉兴检验检疫人员的一块心病。地方经济要发展,但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检验检疫人员在日常监管中也在不断摸索能够两全其美的办法。“因此,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我们在逐渐引导他们,尽量进口蓝湿皮,把主要的污染环节拦在国门之外。” 进口环节的小变化,换来企业新活力 “这是一整张头层牛皮,是皮沙发的主要面料。”高桥工业园区里,周志贤在忙碌生产的厂房里向记者介绍。 一张张牛皮正通过复鞣、染色、干燥等10多道工序,最终成为质感细腻、光泽柔和的成品皮张。 “我们出口给美国最大的家居品牌,供他们生产沙发用。”周志贤的生产车间在桐乡高桥镇工业园区,多年前美国某著名家居品牌无意中之找到了这家工厂,周志贤也成了其最主要的沙发原料供应商,提供了这个品牌将近80%的沙发原料。 自2006年开始,周志贤便全部中断了进口生皮,转而进口蓝湿皮。 周志贤说,当时的初衷是能够集中生产线,满足客户不断上升的需求。“我现在一共三个大客户,订单已经来不及做。” 不过几年下来,周志贤却发现,这一改,不仅改善了工厂的环境,也让他从叫苦不迭的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日子比以前滋润了不少。 “原本我一天要排3000吨废水,现在一天只排放650吨废水。”周志贤说,生皮加工车间,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招工非常难,员工每天都要进行红外线消毒。 “现在员工工资比原来高,但是效益增加了,去年一年出口额1.2亿美元,产量也是2006年的3倍。” 另一方面,生皮的进口价格波动很大,风险也更难把控,“因为生皮只能存放几个月,不可能大批量进口,所以这个月的进口价格和下个月也许会相差好几倍,工期就很难把握,但蓝湿皮可以存放10年,我在价格低点的时候大批量采购也没问题。” 周志贤说,原本进口生皮,检验检疫通关环节需要3-7天,而进口蓝湿皮,性状就比较稳定,常温下可以保存很久,检验检疫部门给予了绿色通道,一般当天即可完成通关。皮张的快速通关有效地加强了生产的计划性,对提高产量和利润都有显著的效果。 同样的厂房和员工,效益增加了至少3倍,这一变化仅仅来源于进口环节的小变化。 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嘉兴有6家企业进口蓝湿皮,其中两家企业完全停止了生皮进口,还有一些企业正尝试进口成品胚皮,生皮进口占比正逐年下降。今年一季度,嘉兴地区蓝湿皮进口货值增加了159%,而生皮进口下降了33.7%。 记者手记 环保一小步 企业一大步 周志贤对记者说,“现在让我去同行的工厂,一闻到臭味走都走不进去,才知道我原来是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创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改变现状,做了几十年的生意,哪怕一个小小的变化都会带来风险。 不过从周志贤工厂的变化来看,看似成本更高的原料投入,背后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确是无法估量的。 从数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进口环节的一个小变化,让一家皮革厂一年可以少排放废水70万吨,产量增加三倍,工期缩短一倍多,如果算一笔社会与经济效益的总账,环保的一小步,的确可以换来企业效益的一大步。 标签:合成革,人造革,皮革,PU革,PVC革 ,沙发革,坐垫革,服装革,装饰革,箱包革,宝利特商务,化工,树脂,革布基,色料,助剂 |
下一篇:皮革:世界皮革行业最新资讯